随着我国房地产政策的持续调整,不少房产企业与中介机构推出了各种促销政策,在一些地区收到了一定成效。然而,近期有媒体观察到,部分开发商和中介推出了“零首付”或“超低首付”的购房方案,以此吸引消费者。

关于“零首付”和“超低首付”的具体情况,引起了多地监管部门的关注,并发布了风险警示。那么,“零首付”和“超低首付”购房究竟隐藏着哪些操作?

购房者首付款从17万元降至2万元,这种“超低首付”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?

警惕!‘零首付’‘超低首付’背后隐藏的昂贵陷阱

通常所谓的“零首付”或“超低首付”,指的是购房者在未支付或仅支付远低于规定的首付款项的情况下,依赖开发商或中介垫付贷款,或通过提高房价从银行获取按揭贷款来凑齐首付。今年5月,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明确,居民购买首套住房的商业贷款最低首付比例不得低于15%,因此“零首付”或“超低首付”均违反了现行政策。

尽管如此,在多个社交平台上仍能找到涉及“零首付买房”或“超低首付买房”的信息。记者以购房者身份调查河南郑州的几个楼盘,发现确实有楼盘承诺可以低于15%的首付比例购房,有的甚至提出只需2万元首付。

销售人员透露,2万元首付的方案需要将97万元的房产以114万元的价格签订合同,以此增加贷款额度,实际上是将首付“贷”了出来。

关于“零首付”是否真的无需代价,事实并非购房者想象的那样。采用“零首付”或“超低首付”后,购房者的月供和利息会显著增加。例如,按照销售人员的算法,如果采用“超低首付”,每月还款额将增加682元,总利息也会多出8万余元。此外,由于合同价格高于实际价格,购房者还将承担额外的税费。

专家指出,“零首付”并不能减轻购房者的负担,反而可能增加违约风险。例如,广东的田先生因采用“零首付”购房,导致月供过高,最终出现逾期还款。

在贷款过程中,银行能否发现房价问题,防止这种现象发生?记者了解到,一些银行在审核贷款时,并未对房屋价格进行严格审查。然而,根据法律规定,银行有责任审核借款人的资质、担保条件和贷款用途等,对于房价也有成熟的审核机制。

业内人士表示,“零首付”购房同样增加了银行的风险。如果银行因审核不严而发放贷款,可能会将资金借给不具备购房能力的人,增加金融杠杆效应和市场波动的不确定,最终损害储户的利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