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银行密集遭遇消费贷困境,探寻走出低谷期的有效策略
近期股市的回暖吸引了许多新手投资者,上海的爷叔们纷纷变身A股股神。然而,“投资需谨慎”并非一句空谈,而是用真金白银换来的教训。股市回调后,不少高位入场的投资者被套牢。若是从一开始就选择了错误的路径,那么愿望恐怕永远难以实现。
以上海银行财产损害赔偿案为例,一些老年投资者在上海银行前理财经理的误导下,误将私募基金当作银行理财产品购买,结果私募基金爆雷,导致巨大损失。此外,还有投资者在上海银行App购买基金,一年内亏损超过170万,上海银行因未“双录”而承担了九成责任。
这些事件暴露了风控管理和审慎监管流程的不足,无论是投资者还是银行自身,都承受了巨大损失。上海银行在风险暴露后,其“亡羊补牢”的举措进展如何?尽管上海银行声称要深耕银发族市场,打造养老金融服务专家,但70岁老人被误导的事件还是让人对其管理和服务能力产生了质疑。
上海银行在金融投资方面的占比过高,对净息差和收益表现构成了挑战。今年上半年,上海银行的净息差仅为1.19%,远低于其他上市银行。此外,上海银行的不良贷款规模有所增长,拨备覆盖率连续下滑。
尽管如此,上海银行在投资理财方面仍频繁“踩坑”,涉及多起诉讼和举报事件。面对业务增长方向的迷失,上海银行试图通过金融投资破局,但效果如何还需时间检验。
新行长施红敏上任后,能否带领上海银行走出业绩困境,仍需时日来见证。我们期待上海银行能够找到新的发展道路,展现新的时代风采。
郑重声明: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。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本站对其观点、判断保持中立,不保证该内容(包括但不限于文字、数据及图表)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、真实性、完整性、有效性、及时性、原创性等。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,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股市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。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,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,请发送邮件至,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