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创板改革再深化,硬科技底色持续闪耀
记者 田鹏 毛艺融
6月19日,证监会推出《深化科创板改革 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举措》(简称《八条举措》),开启了科创板改革的新篇章。
《八条举措》将凸显科创板“硬科技”特色作为核心任务。一方面,严格筛选标准,优先让在新技术、新业态、新产业领域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“硬科技”企业登陆科创板。另一方面,优化制度设计,支持具备核心关键技术、巨大市场潜力、显著科创属性的尚未盈利科技企业上市。
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学术顾问委员会委员、中关村国睿金融与产业发展研究会会长程凤朝在接受采访时指出,《八条举措》将“硬科技”定位置于首位,凸显出我国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,尤其是对“硬科技”领域的倾斜。这不仅反映了国家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紧迫性,也展现了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决策的坚定性。
擦亮“硬科技”招牌
五年间,科创板与注册制改革的成效持续显现,其“硬科技”属性日益突出,新兴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增强。
Wind数据显示,截至2024年6月20日,共有573家新兴产业企业登陆科创板,总市值达5.4万亿元,首发募资总额约9108亿元。这些企业涵盖信息技术、生物科技、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,分别占比41.3%、19.0%和16.4%。2024年至2024年,科创板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和利润的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3%和24%。
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雳认为,科创板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“助推器”,通过注册制、多元上市标准、信息披露和投资者保护等措施,助力科创企业成长。
此次改革将进一步凸显科创板“硬科技”特色,完善相关制度机制,更好地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。
陈雳强调,将“硬科技”作为首要任务,体现了监管层对科技创新企业的重视。在国内经济转型关键期,培育高科技企业、推动制造业升级、培育新动能至关重要。
程凤朝指出,科创板通过严格筛选和优先支持,将吸引更多高科技含量和市场潜力的企业,提升板块质量和市场影响力,同时优化资源配置,引导资金流向高科技企业,促进科技成果转化。
增强上市制度灵活性
当前,我国科技创新型企业普遍面临高风险、资产少的问题。在此背景下,科创板通过多元化上市标准,允许未盈利、特殊股权架构、红筹企业等上市,满足不同阶段科创企业的融资需求。
Wind数据显示,截至6月20日,已有54家未盈利企业、8家特殊股权架构企业、7家红筹企业、20家符合第五套上市标准的企业在科创板上市。这些企业中,49家营业总收入过亿元,19家超过10亿元。
《八条举措》提出,适应新质生产力企业的特点,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企业上市,提升制度灵活性。
程凤朝表示,未盈利科技企业通过上市融资,可缓解资金压力,推动技术创新,加速成长,带动产业链发展。
需要注意的是,未盈利科技企业与“差企业”有本质区别。陈雳认为,支持这类企业上市,不仅有助于科技创新,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投资机会。
方正证券研究所所长刘章明认为,《八条举措》提出的“三新”+“硬科技”标准,将为市场带来更多优质企业。
郑重声明: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。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本站对其观点、判断保持中立,不保证该内容(包括但不限于文字、数据及图表)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、真实性、完整性、有效性、及时性、原创性等。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,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股市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。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,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,请发送邮件至,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。